丹麥於上周決定就飽和脂肪食物徵收「肥胖稅」,希望此舉能有助遏止肥胖問題。專家指鹽分、糖等含量過高的食品同樣危害健康,故匈牙利最近亦已對所有高脂、高糖、高鹽及高熱量食物開徵稅項,法國則考慮向含糖汽水「開刀」。本地營養師也認同,還應留意總脂肪、反式脂肪、糖分和鹽分含量,因過量攝取同樣會致胖,最終付出代價,罹患心血管惡疾。
引發心血管疾病
飽和脂肪屬於其中一種飽和脂肪酸,於室溫中呈現半固體或固體狀態,凝固點較高,故不易氧化,且具獨特香味。資深營養師黃榮俊(上圖)表示,已有研究指,飽和脂肪與心血管疾病具最明顯的關係,因飽和脂肪會刺激肝臟,增加身體的壞膽固醇,令血管形成脂肪塊,引致阻塞,從而增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亦會因脂肪黏血管壁,造成缺損,加劇血管退化。
黃續指,飽和脂肪主要來源為肉類,例如動物內臟、肥膏,而牛油、豬油、忌廉、椰汁等亦含不少飽和脂肪,故不建議進食太多,食用時應盡量將可見的脂肪如雞皮等先去掉。以一個每日需要二千卡路里的成人為例,攝取飽和脂肪的上限為二十至二十二克。如以油分計算,每日建議攝取不多於四湯匙油分,而飽和脂肪則不應多於一湯匙半。日常煮食時不妨多選用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的油類,例如芥花籽油及橄欖油等。
致肥元兇逐個捉
雖然丹麥現時針對飽和脂肪徵收稅項,但黃榮俊認為,除了飽和脂肪外,其實其他營養素,例如總脂肪、反式脂肪、糖分、膽固醇及鹽分亦會引致肥胖,以及令人增患各類心血管疾病。
總脂肪
吸收過量風險:飽和脂肪是總脂肪的一部分,購買食物尤其預先包裝食品時,除要留意飽和脂肪量,更應查閱總脂肪含量,因攝取過量可致胖及引致心血管病。
常見食品:雪糕、蛋糕、曲奇餅及薯片等。
成人每日攝取上限:六十五克(以成人每日需要二千卡路里計算)
反式脂肪
吸收過量風險:反式脂肪屬不飽和脂肪酸,攝取過量不但增加肥胖風險,且其進入身體後會增加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減少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因此而危害心血管健康,例如增患心臟病、中風、血管梗塞等機會。
常見食物:糕點、餅乾、人造牛油及酥皮食品等。
成人每日攝取上限:二點二克
膽固醇
吸收過量風險:膽固醇屬於身體必須的元素,有約七成為身體自我合成,在進食高膽固醇食物後,基本上人體可自我調節製造量。不過,本身已屬膽固醇過高、高血脂人士,代謝膽固醇的功能會較差,如再大量進食高膽固醇食品,有機會令膽固醇積聚於血管壁內,造成血管閉塞,甚至引發心臟病及中風病發。
常見食物:豬、蛋黃、蝦、蟹及魷魚等。
成人每日攝取上限:三百毫克
糖分
吸收過量風險:攝取過多糖分會儲存於體內,變成脂肪,並且多會於腹部、手臂及臀部積聚而形成肥胖。另過多糖分會減低血管柔軟度和彈性,令血管老化速度加快,更會令體內蛋白質結構出現糖化作用,例如導致視網膜血管增生、硬化,引發晶體病變,加劇白內障風險。
常見食物:糖果、朱古力、汽水及果汁飲料等。
成人每日攝取上限:五十克
鹽分
吸收過量風險:過量鹽分會令血壓升高,引致血管彈性變差,出現硬化情況,增患中風和心臟病機率,但與肥胖則無直接關係。
常見食物:鹽、調味料、杯麵、加工食物如午餐肉及香腸等。
成人每日攝取上限:二千毫克
資料提供: 資深營養師黃榮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