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有研究發現,於受檢的七百多名學童的午餐盒內,發現不到百分之二內含蔬菜、肉類和奶製品的餐盒達安全食用標準,更有近九成的餐盒是置於室溫下存放。本地營養師指,飯盒放在攝氏四至六十三度的溫度內最易受細菌污染,逾兩小時後食用已不合生。於百物騰貴下,愈來愈多港人自備飯盒,營養師建議,最好使用保溫瓶盛載,蔬菜亦應以熟食為主,以減細菌污染風險。
三文治亦應冷藏
通脹猛於虎,為了省錢,加上有利健康,自備飯盒可謂近期知慳一族的指定動作。資深營養師黃榮俊表示,帶飯盒最重要確保生,應以熟食為佳,「壽司(含魚生種類)等未經煮熟的食物,最易受金黃葡萄球菌污染,應避免作為餐盒之選。此外,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尤其部分容易變壞的食品,例如雞蛋、豆腐及奶類製品等,以免有機會受沙門氏菌污染。」
分量輕盈的三文治是不少人喜愛的午膳選擇,不過,製作三文治的過程中,例如將麵包切片、加入餡料時,雙手難免會不斷觸碰食材,此舉亦會增加食品受細菌污染的風險,而大多數人亦不會以保溫容器盛載三文治,如果三文治以雞柳、熟蛋等熱食作材料,長時間置於室溫下亦很容易滋生細菌。因此,建議應將三文治保存於攝氏四度以下的雪櫃內,進食前才放入微波爐加熱。
最好使用保溫瓶
除了食材的選擇問題,餐盒的存放方法亦為重點。黃榮俊建議,如上班地點或學校未有雪櫃提供,應把飯菜置於保溫瓶內,「因如將飯放入普通的膠盒等不具保溫功能的容器中,放置室溫下,食物一般會維持在攝氏四至六十三度,即細菌最容易滋生的溫度,此時應在兩小時內食用,否則細菌的滋長速度會急增而污染食物,惟上課、上班開始直至午膳期間,最少相隔數個小時,到進食時飯餐多已受細菌污染。不過,如放在保溫瓶內,食物的溫度可維持於攝氏六十三度以上,自然能大大減少細菌滋生的機會。若有雪櫃可供存放餐盒,亦應以微波爐用膠盒盛載食物,並於到達學校、辦公室時立即將之置於攝氏四度以下的雪櫃內,待午飯時間將餐盒以微波爐徹底加熱才進食,此法可確保食物保持衛生。」黃榮俊解釋。如欲令餐盒食物更為新鮮,亦可以在當天早上才烹煮肉類和蔬菜,白飯食用隔夜的亦可,不過放入餐盒前必須再次翻熱,以確保食用安全。
「翻叮」有礙健康?
部分人或會擔心經常進食以微波爐加熱的食物,會對身體有害,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鍾厚賢指,基本上以微波爐加熱食物並無問題。其加熱原理為利用食物內的水分分子受微波摩擦,於短時間內化成熱力,從而把食物的溫度提升,達到加熱效果。至於有關輻射問題,他指只要正確使用,基本上微波輻射不會從門內外泄而影響人體。他又提醒大家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各項:
1.適量加入水分:因為如食物內含的水分過少,會影響加熱效果,甚至令食物變乾。
2.加熱時間勿過長:因過分加熱食物會令當中的水分大量流失,或多或少會令食物的分子有所改變。
3.使用微波爐膠盒:部分人對於使用膠盒加熱食物或有疑慮,擔心會釋出有害物質,但鍾教授指,只要購買可靠及合規格的微波爐專用膠盒,已可確保食用安全。
4.切勿放入金屬器具:以鐵、不鏽鋼等金屬製成的器皿,以及錫紙等均不應放入微波爐內,因高溫會令其產生火花,可引致爆炸。即使改放瓷器,亦應留意避免使用表面附有金屬物料的產品。
資料提供: 資深營養師黃榮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