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 10月,又是大閘蟹橫行的日子,陽澄湖、太湖的品種紛紛出場,注目度可媲美年度大事!可是大閘蟹一般都被標籤為高膽固醇、危害健康云云,被炒過的蟹粉,所含的脂肪,更是一般清蒸大閘蟹的 3倍!不過最駭人的,就是若然食了未熟透的大閘蟹,分分鐘吐血收場!
硒】音:西( Selenium)
是人體必須的微量礦物質營養素,在動物組織中常以甲硒胺酸和硒半胱氨酸的形態存在,除了有抗氧化功能外,還調控甲狀腺的代謝和維他命 C的氧化還原態,若嚴重缺乏可引致克山症(充血性心肌病變症)和溪山症(骨關節病變),病徵有心肌壞死、萎縮、軟骨組織壞死等。
(以 5両重大閘蟹計算)
蛋白質: 15克
卡路里: 126千卡
膽固醇: 82毫克
脂肪: 4.4克
碳水化合物: 8.5克
鈣質: 384毫克
鐵質: 10.5毫克
磷質: 340毫克
食蟹食到吐血,聽起來真的很恐怖,原因是肺吸蟲病!「在未經煮熟的蟹內有一種叫肺吸蟲的寄生蟲囊蚴,囊蚴會在胃和十二指腸內破裂,幼蟲穿過腸壁進入腹腔,再進入胸腔和肺,並在肺內發育為成蟲,寄生在肺部,破壞肺部組織,引致咳血甚至吐血等現象,最終要以服用硫雙二氯酚作治療。」資深營養師黃榮俊( John)指出,要食大閘蟹,最好蒸不少於 20分鐘才能徹底煮熟,不能貪一時之快,更不要相信用鹽、醋、酒和日本芥辣等調味料去醃蟹有殺菌作用;又或生吃也無問題之說,此為大錯特錯!此外,蟹的內臟如心和胃等,有較多重金屬,若連內臟也吃掉,便會容易中毒。例如曾有大閘蟹被驗出含小量砒霜,若是急性砒霜中毒,便會出現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心腹絞痛、劇烈吐瀉,甚至昏迷!
蟹除了要徹底蒸熟外,大閘蟹有 4個部位更是不能吃:
揭開蟹蓋後,在複雜組織中有一個像沙囊般,呈三角形的小包就是。此沙囊盛載蟹在湖中吃到的不潔食物或垃圾,食後可引致胃痛及肚瀉。
揭開蟹蓋後,會見到兩排灰白色長條的部位,就是蟹肺。蟹在水中時都靠它來呼吸,容易臟有寄生蟲及髒物!
蟹胸處有一塊呈六角形的白色小塊,據中醫指蟹心屬最寒之物,不能食。
蟹腸:
反轉大閘蟹,位處腹部最後一節藏有蟹腸,由於腸有消化作用,內藏污物,也不能食。
不少人愛大閘蟹,就是因為那陣蟹膏香,所以除了清蒸外,蟹粉食品亦屬蟹迷至愛!所謂蟹粉,就是用熟蟹的膏、肉加入油炒成,脂肪含量比清蒸大閘蟹高 3倍。以蟹粉小籠包為例,一籠兩隻熱量已達 199千卡(比一隻大閘蟹還高),脂肪及膽固醇分別為 15克及 77毫克。不過蟹粉小籠包每隻體積細細,惹味香濃,若一次過吃下 8隻,膽固醇已超過一天應要的攝取量,要超標簡直易如反掌!此外,亦有食肆創出蟹粉與公仔麪同炒的菜式,惹味非常,但以一碟來計,熱量達 1,030千卡,膽固醇含量有 104毫克,食一碟,熱量攝取已超過 1天應吸收 1,500千卡(以女士計)的一半,相等於食了 13匙油入肚,認真誇張!至於蟹粉蒜茸包,兩片的熱量亦有 218千卡,所以 John還是建議食蟹時可配蔬菜如灼菜或菌類同食,以作平衡!
大閘蟹雖然膏香肉鮮,未吃已令人垂涎,但 John認為有部份人士不宜食蟹,包括:
痛風病患者:蟹肉的普林含量高,會令尿酸過高,讓痛風病發作。
高膽固醇、高血脂及肥胖人士:蟹粉、蟹膏的膽固醇及脂肪較高,進食過量很容易超標!
皮膚敏感者:若對蟹肉的蛋白質有過敏反應,食後可令皮膚痕癢或傷口敏感。
容易胃痛及腹瀉人士:大閘蟹屬寒凉之物,帶有濕毒,消化能力弱的人若想進食,可加紫蘇葉同蒸,以解寒氣,食後亦可飲薑茶驅風散寒。
難道食大閘蟹一點益處也沒有? John說當然不是:「大閘蟹含高硒( Selenium),硒是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抗氧化功效,可提升身體免疫力,防止組織硬化及老化,減少心肌梗塞及血壓高機會,不過要配合維他命 E食物如粟米油、合桃、杏仁等才可充份發揮抗氧化功效。蒜頭、牛奶等都含硒,但以硬殼類海鮮含量最高,其中每 100克(約半隻)大閘蟹已有 98微克硒,是每人每日所需的 1.5倍。」另外,蟹肉含微量鋅質( Zinc),可幫助頭髮及骨骼生長正常,加速傷口癒合能力,是生活中必要的營養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