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到齊齊去旅行可飽嚐當地的美食,在享受旅遊的樂趣之餘,亦要時刻注意飲食衛生。 首先不要過份忘形,切忌飢不擇食。一般高中檔的食店大家可放心去吃,而大排檔的食物就要選擇地吃,特別是生的肉類攤位或沿街擺賣(推車賣)的不要去吃。旅行中雖然飢腸轆轆的情況不少,但小攤小販的食物最好不要去碰。
其次是學會鑒別食店的衛生是否合符標準。看看店門上有否張貼所謂合格的衛生許可證及國家優質服務認證,有否清潔的水源,消毒設備,食物是否新鮮,洗手間是否行常清潔及乾淨,周圍的環境是否清潔乾淨,收款人員不接觸食品等。在車船或飛機上要節制飲食。旅行時一般行車時間較長,由於沒有足夠時間作運動,身體活動量大減,食物的消化過程會延長,吸收速度亦減慢,如果不節制飲食,必然會增加胃腸的負擔,引起腸胃不適及胃漲。乘坐飛機或車子時,進食前最好先洗手,或用濕紙巾及酒精棉清潔雙手。若不常喝奶品及酒精飲品,旅程中最好不要選,以免出現過敏及腸胃不適的情況。
大家亦要小心吃未煮熟及生的肉類。一些國家如日本及泰國,市民常喜歡吃海鮮如蝦,蟹,生蠔,蜆,魚生及生的肉類如牛肉,內臟等食物,但我們應先注意食物本身的新鮮度,及有否受污染,即使食物極為新鮮,我們亦要注意食物的烹調衛生,儲存方法及交叉感染的問題,因此儘量避免生食。夏天容易變壞的沙律,要留意食物巳存放了多久;吃雞蛋最好是吃熟的,若蛋殼清洗不淨,雞蛋會有機會含有沙門氐菌。最後要提一下,不要選酒家或餐廳內放存在室內太久的糕點,點心及小吃,室溫下細菌很容易滋生。
撰文:資深營養師黃榮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