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委會的午餐肉超鈉報告一出,即引起坊間議論紛紛,其實營養超標陷阱又何止午餐肉!很多現成包裝食物都有超油超糖超鹽的危機。如果不想誤墮陷阱,便要學識看營養標籤,最重要認出這「三超」,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1超:油脂熱量勿忽略
很多人都愛吃零食,不少零食如餅乾、薯片等的油脂熱量極高,攝取過量容易肥胖外、還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風險。正常脂肪建議量是脂肪卡路里少於總卡路里的 30%。以燕麥餅作例子, 100g餅乾內含脂肪 21.7g,計算後其脂肪卡路里為 41.8%,超過標準了。
脂肪卡路里(%)=[脂肪含量×9千卡/能量]× 100
燕麥餅( 21.7× 9千卡/467)× 100=41.8%
燕麥餅看似健康,但每 6塊熱量便有 467千卡,等於 1碗半白飯,脂肪熱量約等於 3粒獨立牛油粒!
飲品最常見的是糖份超標,原因是標籤上以每 100ml作單位,很多人沒有換算一整盒的總糖份。只要記住 1茶匙糖約 5g,便知道有否喝過量了。記住,每人每日攝取糖份不應多於總攝取量 10%,以成年人每日攝取 2,000千卡為例, 1g糖相若於 4千卡,每日應少於 50g(約 10茶匙糖)。
3超:鹽每日限食一茶匙
鈉是礦物質,是調節人體生理機能元素之一,攝取過多,易患上高血壓;太少則出現疲勞、虛弱現象。每人每天的鈉攝取量是 2,000mg,相等於約 1茶匙鹽(約 5g)。每 100g食物含 600mg鈉,已屬超標;唔想爆標,記着每 100g含 200mg鈉的食物已屬極限!部份聲稱減鈉的未必真正低鈉,低鈉標準為每 100g內含 120mg鈉才算數。
「健康」要識睇
很多食品的包裝用上「健康、天然」,究竟是否真的呢?營養師黃榮俊提出以下幾個易引起錯誤聯想的例子。
自然醫學及營養顧問 Christy提到有關天然香料,以有機薯片為例,當中番茄香料成份便是歸落天然原料,而非語意含糊的詞語
由 7月 1日起,法例規定食品上的營養標籤必須有能量和七種指定標示營養素( 1+7),即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鈉和糖的資料,並須列明各種涉及聲稱的營養素含量。如營養聲稱涉及任何脂肪,須同時標示膽固醇含量。
資料提供:資深營養師黃榮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00420&sec_id=12187376&art_id=13945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