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消化不良,如何有助腸胃吸收?
解構便秘成因
當我們進食後,食物會被消化分解,大部份的營養素會在小腸內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及殘渣會進入大腸,而當中的水份及礦物質會被吸收。正常地,糞便會被推到肛門排泄,但由於可能長期缺乏纖維素的刺激、少喝水及缺少運動的關係,腸道的蠕動便不足以令糞便正常地排出,久而久之糞便漸趨乾涸,腸道細菌形成有害毒素。不時會聽到小朋友讓著排不到便的問題,家長其實先不用太擔心,應該分析及了解一下小朋友的便秘成因,對症下藥,問題才會容易解決。
通常大便次數一天兩次或兩天一次算是正常,而三天以上才一次大便,或大便太硬的都屬便秘。不過即使每天有大便也不等於一定正常,最重要是能一次過暢順地完全排出才算健康。若排便時有發覺糞便開頭硬而尾段軟,表示已有殘餘廢物積聚在體內,是便秘的先兆。
新生兒時期的便秘
1. 奶粉因素:奶粉沖泡太稀,消化吸收後.殘渣太少,對直腸的刺激力不夠,引起便秘。
2. 神經發育不正常:感覺或運動神經的發育異常,均可導致排便失常而引起便秘,如脊柱裂、脊髓發育不良、結腸神經纖維瘤病、早產兒神經不成熟、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等,都會引起便秘。
3. 解剖構造之異常:以先天性巨結腸症最多,其他如肛門異位、先天性腸管阻塞、先天性肛門狹窄等均可能造成便秘。
大小孩的便秘
1. 飲食不當:食物內蛋白質攝取過多,水份或蔬菜、水果吃得太少。
2. 肛裂:由於大便太硬,引起肛裂,導致小孩怕痛而強忍大便,長久下來,形成惡性循環,引起更嚴重的便秘。
3. 疾病因素:小孩生病發燒、嘔吐、食慾不振等會造成脫水,皆容易導致便秘。
4. 心理因素:1、2歲的小朋友有「心理性便秘」,可能是因1、2次乾便造成不舒服.引起小孩的「大便恐懼症」,以致不敢排便,於是忍著不排便,久而久之形成心理因素的便秘。此外,父母若是訓練小朋友上廁所時態度若是太過強硬,也會使小孩產生抗拒心理,故意強忍大便。
天然通便食物
長期纖維不足、飲水量不足是便秘的最主要成因,至於腸道環境欠佳,以及情緒困擾亦可導致便秘。健康的腸道,當中的益菌和有害細菌數量應達平衡,但如長時間多肉少菜,又或受藥物影響,可令腸道細菌酸鹼平衡出現變化,令腸道健康欠佳,增加便秘的機會。
食用纖維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水溶性纖維-主要來自豆類、麥皮、水果,可與油脂物結合並排出體外,有助調膽固醇及維持血糖的正常水平。
非水溶性纖維─主要來自全穀類及蔬菜,吸收水分後會變軟及發大,幫助腸臟蠕動,是腸道的清道夫。纖維質有吸水效果,能使糞便變得更濕潤柔軟,易於排出,有效紓解便秘
天然食材功效佳
兒童每天所需的食物纖維量相等於他的年齡加5, 青少年及成人每天需要20-25克的食用纖維。都市人在日常飲食中, 比較難於獲得足夠纖維, 香港成年人的纖維進食量更嚴重不足, 每天只約8克, 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一半。以下推介的部分高纖食物,日常可多加進食,有助改善便秘。
營養分析: |
紅米及糙米: 含豐富鐵質,維他命B及E,可維持脂肪及糖份的正常代謝;含極豐富的非水溶性纖維,是白米的三倍,可加快排出廢物 |
燕麥片: 每35克(半杯)含3.4克的纖維, 當中的非水溶性纖維能夠刺激大腸壁肌肉蠕動,幫助清除大腸的廢物 |
豆類:紅腰豆、黑豆、黃豆 (除含豐富蛋白質及維他命E外, 每100克含5.2至7.3克的纖維,多吃可幫助腸道的蠕動,預防便秘 |
海帶: 屬海藻類植物,含豐富的碘質,每100克海帶中含9.8克的纖維,當中富含多糖類成分藻膠酸(Alginic acid)。藻膠酸和食物纖維一般不被消化,直接進入大腸,刺激結腸的蠕動,促進排便作用。 |
蘋果: 一個連皮蘋果巳含3克的纖維,當中的水溶性纖維果膠質有助排去腸內過多的脂肪,膽固醇及毒素 |
黑木耳:半杯巳有3.3克的纖維,其獨特的b-葡聚醣有助預防腸道病變,豐富的非水溶性纖維可增加大便量,減少細菌毒素的積聚 |
牛奶:含豐富蛋白質,維他命D及鈣質,當中的乳糖對人體的腸道有輕瀉作用 |
香蕉: 富含寡糖,可增加腸內益菌數量,並含豐富果膠,1隻約含3克纖維,有助潤腸通便,改善便秘 |
西梅- 纖維含量高,1粒約含2.3克,且成分有輕瀉作用 |
紅甜椒: 與綠甜椒都含量豐富的維他命C和胡蘿蔔素,紅甜椒比綠甜椒多含有百分之二十的維他命C及15倍的胡蘿蔔素。甜椒還含鈉和鉀,促進神經信息的傳送及幫助排尿 |
蜂蜜: 含多種氨基酸,維他命及礦物質,能發揮的潤腸通便、排毒美顏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