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又快到聖誕節聚會吃大餐的勁食日子,不少人也會於歡樂氣氛下放肆肚皮,藉以慰勞自己。可是進食過量易致「頂肚」,甚至作嘔外,更要小心近期盛傳過飽會壞腦的可能。不欲吃過量有損健康,便要留意營養師的健食指引。
可引致反應遲緩
資深營養師黃榮俊(上圖)表示,若比正常食量多一至兩成,便可能已吃得過飽。當出現胃痛、胃氣、胃脹、肚脹、食欲下降及作嘔等徵狀,均為吃得太多的警號。吃得太飽不一定因熱量攝取過多而致,也可能與食材選擇有關,肉類、煎炸食物、糯米製品等飽肚食物,最容易增強飽肚感,令身體更易出現過飽的情況。
網上盛傳吃得過飽有機會令大腦反應遲鈍,情況持續更會令腦部提早衰老,黃榮俊對此說法表示認同,他解釋:「吃飽後體內大部分血液均流至腸胃協助消化,令腦部血液減少,易令人持續感到疲勞,甚至昏昏欲睡。」
不少人會於吃自助餐前節食,甚至前一天全不進食,以減少攝取熱量。不過,黃榮俊提醒大家,這樣做反而得不償失,皆因會因太肚餓而令食欲增加,於吃自助餐時食得更多及更急。他建議若想更快讓體重回落,不妨於吃自助餐後連續數日做三十分鐘有氧運動,例如跑步、踏單車機或跳繩等,反而更有效。「想輕鬆一點,也可多散步,乘巴士提前下車,或走樓梯取代搭電梯等,均可助消耗卡路里。」黃榮俊說。
防過量小貼士
1. 食大餐前先吃些小點如餅乾,或喝清水,以降低食欲。
2. 是日其他正餐要吃得清淡一點,少肉多菜和多吃水果,忌吃高糖食物如乳酪、糖水、朱古力、糖果及汽水等。
3. 慢慢進食,把食物分成小份才吃。
4. 吃自助餐時減少每次拿取食物的分量,寧願多走幾趟。
5. 建議食物的進食次序為湯、蔬菜、五穀、肉類、甜品及水果。
飲食選擇對與錯
•湯品
牛肉清湯、瘦肉湯、雜菜湯、青紅蘿蔔湯及人參湯。
以忌廉及牛油製的海鮮湯及南瓜湯。
•五穀
冷麵、白飯、粉麵、烏冬、意粉、白粥、粟米、焗薯及魚生壽司飯。
多汁的炒粉麵飯、河粉、伊麵及銀針粉、酥皮點心類及炸物等。
•肉類
凍肉類如魚生、火腿、火雞、生蠔、青口、少汁燒牛肉或燒豬肉、凍蟹、上湯龍蝦、蒸魚、白切雞及燒雞胸肉等。為減少脂肪及卡路里,應少汁料、去皮及去肥膏。
多汁及煎炸菜式如咖喱雞、生炒骨、金沙骨、牛仔骨及炸肉類等。
•甜品
雜果西米露、燉蛋、低糖豆腐花、涼粉、啫喱及海綿蛋糕等,若難以抗拒甜品的誘惑,可與別人分享,以控制分量。
芝士蛋糕、布丁、雪糕、批撻、椰汁黑糯米、馬豆糕、班戟、曲奇、楊枝甘露及芝麻糊。
•飲品
檸檬茶、檸檬水、鮮橙汁、咖啡及奶茶。
椰子汁、汽水、酒精類飲品。
消滯良膳
•發酵茶品:紅茶的咖啡因含量較高,可增加胃酸分泌,幫助胃部消化,但不建議太晚喝茶,以免影響睡眠質素。發酵程度較高的茶如普洱茶等,相較半發酵茶如烏龍茶及未發酵茶如綠茶,具較佳消滯功效。
•合時水果: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如奇異果及西柚等,能提升腸道對脂肪的消化能力。菠蘿及木瓜等含天然蛋白質酵素的水果,有助分解肉類蛋白質,幫助消化及減少膩滯感。水果如蘋果及西莓等含高纖維,可助腸臟蠕動,減輕胃脹情況。
•少油膳食:大餐後的數餐可進食燕麥及粥等較清淡的食品,減輕胃部負擔。
•解膩山楂:山楂具消滯作用,能促進脂肪分解,建議以熱水沖服解膩。
■出現胃痛及胃脹等徵狀,有可能是進食過量。
■椰子汁含高脂肪且熱量驚人,不宜作為餐飲。
■過飽容易令人感到昏昏欲睡。
■有研究指常進食過量會增患腸道疾病、腎病、急性胰腺炎等風險。
■忌廉及牛油製的海鮮湯和南瓜湯脂肪含量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