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社會中,兒童飲食容易出現過剩,加上面對學習壓力日益增加,運動量又不足,造成肥胖問題加劇。長期下去,體內的糖類代謝便會出現問題,增加了患上成年糖尿病的機會。
糖尿病的蛛絲馬跡
患上糖尿病,血糖偏高,體內的糖份會隨尿液一起排出,導致體內水份不足,需要補充水份。多喝水份後,排尿的次數也會跟著增加。另外,糖尿病患者亦容易感到肚餓,因此會吃很多食物。
都是愛吃的禍?
糖尿病的其中主要原因與肥胖有關。糖尿病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及胰臟功能下降而引起的。身體過胖的話,會較一般人分泌更多胰島素,容易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對抗性。要完全治好糖尿病並不容易,因此,要對付這種疾病,必須自我好好控制。以下為大家介紹一些較少人認知可改善血糖的營養素。
鉻 - 一般來說,人體是不易缺乏鉻的,但隨著年齡增長,體內的鉻含量亦會下降。鉻能有效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亦能使體內脂質的代謝順暢,能增強胰島素的作用,提高血液中葡萄糖被吸收到細胞內而令血糖回復正常。因此,缺乏鉻會造成胰島素的功能下降,令血糖值上升。含豐富鉻的食物包括動物肝臟、小麥芽、穀類的外胚層及啤酒酵母等。可惜的是,我們食用的精煉食物如白米、白麵粉等所含的鉻己大大減少。
鋅 - 糖尿患者的血液黏稠,血管較脆弱,因此細胞機能及免疫能力亦相對下降。鋅具有使細胞新生及增殖的功能,亦能使免疫功能回復正常,能有效地預防感染病症。此外,鋅亦是製造胰島素的輔助因子,有助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對預防糖尿病患者是一種很重要的營養素。一般肉類,堅果,五穀類及海產都含豐富的鋅。
鎂 - 有助糖類、脂質、蛋白質的能量代謝,令胰島素發揮應有的功能。一旦缺乏鎂,不但胰島素的功能失調,糖類及脂質的代謝也會減慢,令血糖值上升。此外,鎂能調節細胞中鈣質的含量,使血壓穩定,防止動脈硬化。一旦缺乏鎂,血糖便有機會失衝,加速動脈硬化的機會,同時亦會增加患上心臟病的危險。奶品,豆類,堅果,香蕉等是鎂質的主要來源。
總括而言,預防糖尿病的飲食守則主要有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