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的原材料如新鮮的蔬菜豆類的確有利健康,但這並不代表但凡素菜便是有益的。例如齋滷味都是由麵筋加入不同材料,再被造成不同的形態所製成。麵筋是由小麥粉不斷在水中沖洗,洗去當中的澱粉質而制成的,本身並無特別味道。故此,齋滷味的製作過程中通常會加入大量的由豉油,調味料及醬汁。就算餸菜所採用的是天然的蔬菜及豆類,由於原材料味道都偏向清淡,為了吸引食客,廚師大都採取煎、炒、炸、焗及爆等能令食物較香口的烹調方法及加入較重份量的調味,這些都不合乎健康飲食的原則,多吃非但不會對健康有好處,更會增加患有血脂過高及高血壓等疾病。
為了應付各式各樣素食者的需求,林林總總的素肉產品及預先包裝素食食品應運而生,當中的名堂更是花樣百出,如素雞、素鮑魚,甚至素牛排等。這些預先包裝好的素食食品的原料主要是麵筋及大豆蛋白,本身並沒有可口的味道及吸引的賣相。故此,在製作的過程中通常會加入味精及人造色素,甚至防腐劑。就如早前消費者委員會測試過港九多間素食店舖所出售的齋滷味,當中發現每個樣本都至少含1至3種食用染料,縱然對人體並沒有害,但多吃始終無益,例如其中一種染料酒石黃,便可能會對某些人引起呼吸道敏感。
早前香港的消費者委員亦有對在超級市場及凍肉鋪所購買得到的18個預先包裝的素肉食品,如素雞及素丸等,作出測試,發現當中有78%的樣本含有動物基因在內。雖然這並不能就此斷定那些樣本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了肉類,因為如使用了雞蛋及一些源自動物的調味料如魚膠粉亦可能會在食物之中加入了動物基因,但,由於本港現時欠缺一套完善的食品標籤機制,素食者在選購這些預先包裝的素肉食品時仍要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