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孩的飲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始終喜愛吃肉、愛吃香口煎炸食物、汽水當水飲等,長遠會導致營養失衡及引發慢性的疾病。早前中文大學一項調查發現,逾四成兒童有偏食陋習,四成兒童每天飲用不足兩杯清水,卻有近三成兒童每星期飲用三次汽水或以上。中大醫學院亦進行過「學前兒童健康調查」,結果發現,43.2% 受訪兒童有偏食習慣,包括偏食蔬菜、肉類、生果、魚類及某類蔬菜等;分別有66.1% 及56.5% 兒童,每天平均進食不足一碗煮熟的蔬菜瓜類和一份水果。調查中,40.9% 幼童每天平均飲用不足兩杯清水,卻有28.4% 幼童一周內飲用3次或以上汽水、紙包果汁或類同的含糖飲品。當然,家長要明白到其他國家的兒童亦會出現偏食的問題,不過只是嚴重性之不同。我們擔心的是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及觀念,長遠會影響了兒童成年後的體質及造成日後的健康問題如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
作為家長,首先要做好榜樣,因為小朋友小時候的飲食基本是由家庭全權控制的。要改善兒童偏食的習慣,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小貼士:
1. 與兒童談食物營養有多好不是一針見血而有效的方法,這個年齡的學童對食物的味道會很敏感,吃要味濃,要甜,要鮮。所以家長可能先要從烹調及煮食的技巧上下點功夫。
2. 兒童不吃早餐問題常見,不吃早餐會影響腦力及記憶力;早餐若是不夠時間吃,最簡單的有營早餐可考慮橙汁、牛奶或豆漿, 配麵包或三文治; 叮早餐主要目標是提供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應付能量需要。
3. 蔬菜一般味道清淡,不太受小孩子歡迎,要他們每天吃下一整碗的菜基本是沒大可能的; 第一件事是可以將蔬菜配合肉類,以增加蔬菜的鮮味,但當然不要加入太多的調味,造成相反效果,令人孩更加對蔬菜的原味失去興趣。另外,家長可考慮將蔬菜切成小粒混入米飯中,加入壽司飯中,配上其他肉類搓成飯團,或是切成小粒,配上粟米粒、火腿粒、紅蘿蔔粒及豬肉粒煮成“有味飯”, 我想小孩會吃得快,亦吃得多了。
4. 要吃水果,先讓他們選自己喜歡的;另外,將水果榨汁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即榨即飲,連渣喝還可吃下纖維,有助排便及腸道健康; 將芒果、奇異果、木龍果及菠蘿等水果加入不同的配菜及肉類, 令菜式看來鮮艷又吸引,亦增加了維他命及纖維素。
5. 肉類當中,魚肉應該是比較不受歡迎的一個,魚的腥味令小朋友卻步; 但魚肉的蛋白質豐富,容易消化吸收,烹煮時可多用煎炒的方法,配上檸檬汁或香草等去除腥味; 另外,要控制小孩吃肉的份量,最重要是不吃肥膏,皮及內臟。
6. 小孩的味覺愛甜,所以特別好甜食如朱古力及雪糕等。吃是可以的,不過必定要控制進食的次數及份量,絕不能天天吃,不能每次吃下幾杯雪糕及一整排朱古力; 低脂雪糕是一個較健康的選擇; 甜食不一定要每星期也吃,每星期一至兩次應該對身體不是有很壞的影響。
7. 夏天的時間,小孩飲下汽水的次數可以很驚人,一天幾罐汽水絕對是件易事。但我們要特別留意,一般的汽水飲品的糖份是相當之高,有6至10個茶匙不等,每天飲下的話必然增加肥胖的風險; 雖然無糖製的汽水大大減少糖份的吸收,但這類無營養的飲品也不建議多飲; 豆漿、牛奶及果汁等始終是健康之選。
要解決兒童偏食的問題不是沒可能,但不是乾說不做,家長還要從自己先做,飲食要吃得均衡其實大人小孩一樣要學者的,希望這些小小的貼士能為大家的一個小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