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易致心臟病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污染與心臟病發作息息相關,空氣污染數據比較,結果發現當污染物每持續上升兩天,可將心臟病發作風險提升4.4至4.6%。此外,研究又發現臭氧水平上升也會影響心臟。研究顯示男性、非洲裔美國人及65歲或以上,是空氣污染嚴重引發心臟病的高危族;氣溫高的夏季病發率會提升,研究顯示約55%個案是在炎夏發生,患者的死亡率也非常高,近九成人在送院時或留院一段時間死亡。研究人員指出,空氣污染物明顯影響心臟健康,呼籲高危人士在嚴重污染日子要減少出外。
污染易加重心臟負荷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沛然表示,空氣污染與突發性心臟病有直接的關係,當患者於空氣環境欠佳的情況下,進行戶外活動,可能會引致氣喘、呼吸困難等問題,不但會令血壓提升,且可能加重心臟負荷,較易導致病發,故建議患者宜多留意空氣污染的情況,如當日的污染較嚴重,則宜減少作戶外活動。另一方面,李醫生指出,近日的天氣變化,例如溫差過大、濕度的變化等, 均有機會加重心臟病發病率,故提醒市民若發現自己出現心絞痛、體能突然下降、頭暈、冒冷汗、心跳加速等懷疑是早期心臟病的病症,都宜及早求醫,查找病因,並配合適當的治療,以助穩定病情。
留意高危因素
李醫生續指,醫學界已歸納出導致心臟病的高危因素,除了家族遺傳外,大家亦應多注意後天的致病成因,例如吸煙、壓力過大、肥胖、患有慢性疾病(即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故建議以上的高危人士應定期檢查身體,以免出現隱性心臟病。此外,亦建議市民應戒除吸煙陋習,培養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每天恆常的帶氧運動,方能減低患病的機會。
李沛然
若市民出現心絞痛、體能下降、頭暈等問題,則有機會是心臟病的先兆,應及早正視。
健康心臟飲食方案
資深營養師黃榮俊指出,患有心臟病的人士宜多注意控制身體的血壓、脂肪量及膽固醇水平,因過高可增加血管硬化、血管栓塞,從而增加心臟病發的風險,故建議大家參照以下飲食方案,以助維持心臟健康。
(建議多吃)
有益營養素, 食物範例, 對身體的好處:
鉀質: 存在於蔬果中,如香蕉、梨、蘋果、西瓜、薯仔、蕃茄等。能利尿、去水腫、降血壓的功效。
鈣質及鎂質: 奶製品(如牛奶、芝士、乳酪)及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有利血管舒張、降血壓。
奧米加三: 三文魚、吞拿魚、沙甸魚、亞麻籽等。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能降低血脂。
卵磷脂: 大豆、豆腐、豆漿等。幫助調節血脂和膽固醇、有助通血管、預防血管栓塞問題。
維他命、Q10等抗氧化營養素: 存在於蔬果中,如紅蘿蔔、奇異果、士多啤梨、藍莓等。能減少身體受到自由基的傷害,減少血管硬化問題。
(避免進食)
有損身體物質, 食物範例, 對身體的壞處
高鈉(鹽分)食物: 罐頭食品、加工製品(如腸仔、煙肉、咸魚、梅菜等)。常吃可能會引致血壓高問題,間接影響心血管。
高脂醬汁: 咖喱汁、茄汁、全脂牛油等。增加脂肪於身體囤積的機率,提升血脂水平,有損心臟健康。
動物飽和脂肪: 動物內臟(例如豬腸、豬肝)、蛋黃、蝦蟹等。經常進食或會增加患上心臟病、高血脂、高膽固醇等問題。
黃榮俊
建議患者宜多吃蔬果,攝取足夠的鉀質、維他命及纖維素,均有利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