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發表的一項國際性研究,跟進了新加坡6萬多名華人的飲食習慣長達14年,發現日常飲用兩瓶汽水者,會增患胰臟癌風險。而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本港胰臟癌死亡人數由1997年的270人,遞增至2007年的四百三十四人,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到底汽水與胰臟癌是否有必然關係?
高糖飲食增胰臟癌風險
胰臟癌雖非本港十大癌症,但因難於早期察覺,故發現時多已屬中晚期,為危險性極高的癌症。由於胰臟癌擴散性較強,因此只有較徹底的手術切除,才能有效根治,其餘化療、電療等皆只可緩和病情。一直以來,高糖分的飲食已被斷定為增加患胰臟癌的風險因素之一,因高糖分食物可致體內血糖水平上升,從而刺激胰臟分泌出更多的胰島素荷爾蒙,以平衡體內的血糖水平。而持續分泌大量的胰島素荷爾蒙,可令血液內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數目上升,刺激癌細胞生長,直接增加患胰臟癌風險。因此可推論研究對象患上胰臟癌,可能與汽水中的糖分過高有關。
糖分可能為其中一個因素,但亦不可忽略汽水中其他的不明化學成分。因汽水的配方和製造過程極神秘,對於當中有否其他未知的物質,可增加患上胰臟或其他癌症的風險,仍十分值得商榷。筆者認為姑勿論元兇是誰,毫無節制飲用汽水,亦會提高肥胖、血糖過高、患心臟病的風險,因此建議市民還是少飲為妙。
每日控糖健康有保障
而最近美國心臟協會就向被指是造成癡肥的「罪魁禍首」糖分「宣戰」,強烈呼籲美國女士每日不應攝取超過相等於6茶匙糖的糖分,意味著一個人每天飲一罐汽水已經超標。其協會報告亦指出,男性每天不應攝取超過相等於9茶匙(37.5克)的添加糖;女性每日上限為約6茶匙(25克)糖,這意味飲一罐約350毫升的汽水已即時超標。香港兒童每天建議的攝糖量不應超過50克,即10茶匙糖份,即使是低糖飲品,每100毫升含5克的糖份,喝下1000毫升已是全日的限量了! 攝取太多糖分除了會令人癡肥外,還會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心血管病的機會。不少港人在炎炎夏日都「汽水不離手」,愛以果汁及汽水等凍飲消暑,不知不覺攝取過量糖分。
水溶性纖維有助穩定血糖值
但有關研究卻同時發現,每日飲用果汁的族群,其患上胰臟癌的風險並無明顯增加,估計與天然果糖及人工合成糖分的成分不同有關,且飲用果汁者吸收糖分分量較少之故。雖然飲果汁也是一個不錯又健康的消暑妙,不過部分水果當中的糖份及脂肪量甚高, 過量進食易引致肥胖及血糖上升, 而大部份的預先包裝的果汁都是加入了大量的蔗糖, 又欠缺纖維, 多喝未必有益。
一般來說,一杯鮮榨果汁可能用了2至3個水果,除了糖分及熱量大增外, 果肉中的纖維也大大減少。部份飲品小食店還可能加添糖份, 令果汁更好味道, 固飲用前要小心選擇。若要飲用, 最好連果肉同吃, 並以每日一杯為上限。而水溶性纖維如果膠及洋車前子種皮粉,可減少醣類吸收,調整血糖值、減少飢餓感、強化對糖尿病情的控制。
高脂低纖易患大腸癌
另一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本港大腸癌數字正有上升及年輕化的趨勢。雖然大部分的大腸癌原因不明,但估計是與港人的飲食習慣有關;資料指出,其中85%至90%與動物飽和脂肪過多及食物纖維不足有關。
香港人生活繁忙,經常會出外用膳。多肉少菜下在不知不覺間便吸收了大量的動物飽和脂肪。這樣的飲食習慣會增加患上便秘,消化不良,甚至直腸癌的機會。要預防大腸癌,在飲食方面必須避免吃太肥膩的食物,烹調時多用如花生油、菜油或橄欖油等含豐富多元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油,亦宜採用低脂肪烹調方法,以蒸、煮、炆、焗、白灼代替煎炸,也可考慮少油快炒、選用微波爐或易潔鑊。
除了減少進食太多脂肪外,我們亦需多吸取纖維素。纖維素可以說是腸道的「清道夫」,有助大腸蠕動,把消化不了的廢物排出體外。此外,纖維高的食物更可以調節大便量,有助建立一個固定而有規律的排便習慣,加快有害物質的排出。
洋車前子-水溶性纖維的主要來源
纖維素主要可分為水溶性纖維及非水溶性纖維兩種。水溶性纖維吸水後,形成果凍狀物質,主要食物來源是洋車前子、麥片、燕麥、豆類、薏米、水果如蘋果、橙等。洋車前是種植於印度一種草本植物, 其種子外皮 (洋車前子) 含有極豐富的膳食纖維,具有強大的吸水性,遇水約可膨脹50倍,當中含80% 水溶性纖維,能吸收壞膽固醇及血脂,保護心臟及血管健康;水溶性纖維能減慢腸道中的糖分和膽固醇進入血液的速度,有助平衡血糖水平,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
水溶纖維助排走腸毒素
而非水溶性纖維在吸收水份後,會像海綿一樣變軟發大,幫助腸道蠕動,促進腸道將廢物排出體外,因此可以減低及舒緩便秘的發生。主要食物來源是全穀類食品、麥糠和蔬菜等。洋車前子種皮粉在印度被用來治療便秘,歐洲各國的藥局則明記它對於便秘、細菌性下痢或腸黏膜炎等症狀,具有緩瀉劑及吸附劑的效用。大量的資料顯示,纖維不僅可以預防腸胃疾病,而且還可預防一些致命的疾病,研究報告指出,如膳食中缺少纖維質,將增長食物殘渣停留在腸道的時間,而增加致癌因子的生成及其與腸壁粘膜的接觸時間,易引致大腸癌或其他病變的罹患機會。
每天需要多少纖維?
兒童每天所需的食物纖維量相等於他的年齡加5, 青少年及成人每天需要18-30克的食物纖維。都市人在日常飲食中,比較難於獲得足夠纖維,香港成年人的纖維進食量更嚴重不足,每天只約8克,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一半。去年有機構調查全港學童健康情況,發現大比率的小朋友超重,部分更是肥仔肥女,由此可見新一代小朋友零用錢豐裕,做成偏向購食高脂,高糖,高鹽的垃圾食物,少蔬果及少運動便將他們推向上述成果,兒童成長期首要均衡營養,不偏食,適當運動量便可健康成長。除了五穀,豆類,水果及蔬菜外,洋車前子這些天然的穀糠亦是補充膳食纖維的一大主要來源。
資料提供:資深營養師黃榮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