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產生長地方的水源有否受到污染是特為重要,深海的魚類及貝殼類動物身體容易積聚重金屬及寄生蟲,需注意海產的來源地,不要太過集中進食某類海產。孕婦購買回來後要徹底清洗乾淨,烹調時要將食物煮至全熟,以確保食物安全。
高級營養師黃榮俊表示,動物性海產如魚類、蝦、 蟹、蠔、 蜆、魷魚、帶子、海參及鮑魚等的蛋白質含全部人體必需要的氨基酸,比植物性蛋白的營養價值為高。相同份量的海產類一般比豬肉,牛肉及雞肉含較少的總脂肪及飽和脂肪(見下表),例如100克的蝦肉只含0.7克的總脂肪及0.1克的飽和脂肪,能量只有87千卡,而相同份量的瘦豬肉卻含10.5克的總脂肪,3.6克的飽和脂肪及146千卡的熱量; 因此海產類的卡路里亦是較少的,有助控制體重。海產是碘質的重要來源,龍蝦及蚵仔含豐富的碘質, 主要功用在於調節孕婦新陳代謝的作用, 促進胎兒指甲, 皮膚, 毛髮及牙齒的健康成長。碘可有助促進胎兒的智力及,組織成長發育, 對孕婦來說亦可預防大頸泡。長期缺乏碘孕婦會容易疲勞, 手腳冰冷, 毛髮粗糙, 記憶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生蠔、魚類及沙甸魚含豐富的鋅,它已被證實對DNA的合成過程有重要的影響,對胎兒的腦部神經系統的發展特別重要。鋅可增強扺抗力及傷口癒合的速度。另外,鋅可幫助毛髮、指甲及皮膚的正常成長。
他指出,海產不含食用纖維,由於懷孕期間腹腔肌內受荷爾蒙影響而變得鬆弛,過量進食而不吃足夠的蔬果容易出現排便不通的情況。建議將海產食物加入不同的綠葉蔬菜、根莖類、瓜類、菇類同煮以增加纖維量。而營養素中硒可促進胎兒的正常發育及維持組織的柔軟度,以及增強孕婦的免疫力。蠔、螃蟹、小蝦、三文魚及鱈魚是很好的來源;而含豐富銅的蝦及三文魚有助促進孕婦及寶寶紅血球的正常製造。此外,由於部份的海產如墨魚、魷魚及蝦的膽固醇含量頗高,相同份量比其他的肉類如雞肉、豬肉及牛肉高出兩至三倍,若是本身是高血壓及膽固醇過高的孕婦就要注意進食的份量了。
他續說,孕婦可多吃三文魚,因為三文魚含豐富的葉酸,它可幫助製造紅血球,防止貧血;同時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元素,促進母乳分泌,維護健康皮膚,讓神經系統、內臟器官及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蜆, 蠔, 蚵仔, 鯖魚, 蝦及蟹含只能在動物性食物中找到的維他命B12, 可促進胎兒神經系統的健康成長, 提高孕婦的注意力及減輕孕婦煩躁不安。最後海產類亦是維他命D的重要來源,比目魚, 沙甸魚, 鰻魚, 三文魚, 吞拿魚及鱈魚含豐富的維他命D, 對孕婦及胎兒的骨骼成長及健康有很重要的影響。
資料提供:資深營養師黃榮俊